工作动态

盘点·分享·携手·启航 全校媒体大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6-12-29 点击次数:

   

DSC_7805

  

校党委副书记唐峻为我校大学生新闻中心指导教师颁发聘书

  

222

  

校长助理、计财处处长郭刚奇,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孙骥为获奖代表颁奖

  

333

  颁奖现场(记者 川竹 赵德鸿 摄)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 杨子薇 胡诗慧)12月28日下午,以“融合、协同、创新、提升”为主题的校园媒体大会在艺术馆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唐峻、受聘校外媒体嘉宾、大学生新闻中心各团队、新媒体联盟成员各单位骨干150余人参加会议。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发布了2017年媒体工作要点。

  会议伊始,“数说”短片用大量数据总结了2016年学校媒体工作的成绩,并依次颁发了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15-2016年度表彰、2015年度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奖、第三十三届湖北省新闻奖、2015年度湖北高校新闻奖及摄影奖、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奖、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6年校园新媒体奖、2016年度优秀教工通讯员、2016年度大学生新闻中心先进个人、“以文会友”校园媒体人作品大赛获奖个人等奖项或表彰。

  “分享”环节,水产学院张学振老师首先上台。他分享了自己2016在学科领域方面与新媒体的故事。“正是媒体对我的帮助,使得我们在学科领域和社会服务能力上都大大提升。今后,我将用好媒体和新闻宣传,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他说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经管院刘进老师引用总书记的话作了题为“以融之姿凝聚合之态”的讲话。刘进认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是当下提升校园宣传思想工作效果的新方法、新途径。应该把传统媒体的高度、广度和新媒体的速度、黏度结合,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111

张学振老师、杨道兵老师、刘进老师、王志琦同学分享媒体工作感言

555

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室编委俞俭致辞,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发布2017年媒体工作要点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新农办主任杨道兵老师则以我校的科研为重点汇报宣传服务工作,并强调在工作中新闻宣传要有“平民意识”,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专家的原则,新闻宣传要提前介入和准备,逐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 “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更加重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学校科技服务模式凝练、专家教授奉献精神、科技扶贫成效等宣传工作。

  “在一线采访报道的快乐大到足以抵消听录音写稿改稿中反复写稿和不断斟酌的痛苦,因为透过对华农有感情的人的眼睛,我们知道华农有太多故事可以挖掘。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作为校园记者,我们的报道是正在被记录的华农历史,是未来的人们凝视今日华农的窗口。” 学通社记者王志琦向大家传递校园记者的心声。

  党委宣传部部长程华东发布了2017年媒体工作要点。他从工作主线、工作要求、工作举措三个方面就2017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表述了他的设想。他提到, 2017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抓好“融合”“协同”“创新”“提升”四个关键词,做到线上和线下等四方面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和育人合力,做到理念、内容、方式创新,提升宣传工作传播力、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程华东提出:“一是强化‘大思政’理念,发挥媒体育人优势,二是强化‘大宣传’理念,构建全媒体宣传格局,三是树立‘同心圆’思想,建好华农朋友圈。”

  会议最后,程华东向全校校园媒体发出了倡议:“让校园媒体成为‘华农好故事’的传颂者、‘华农好声音’的传唱者、‘华农正能量’的传播者、‘华农精神’的弘扬者。”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唐峻在会上为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室编委俞俭、农民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何红卫、湖北日报视觉新闻中心总监田悦、湖北日报主任记者韩晓玲、文汇报主任记者钱忠军、楚天都市报主任记者乐毅等颁发了我校大学生新闻中心指导老师的聘书。

  据悉,媒体大会是我校全体媒体人的年终盛会,旨在回顾总结、表彰先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共话未来。会上,与会人员还填写了2016年度“十大新闻”选票。

  审核人:蒋朝常

  2016年媒体大会嘉宾分享发言摘录

  程华东:对校园媒体工作,我提出几点倡议,与各位共勉。

  一是,强化“大思政”理念,发挥媒体育人优势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校园媒体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强化“大思政”理念,适应新变化,密切关注师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精心选择和加工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和技巧,切实提高传播效果,通过理论宣传、营造氛围、典型示范等途径,有效促进师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媒体引领作用和育人优势。

  二是,强化“大宣传”理念,构建全媒体宣传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与新媒体亲密接触,并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多位一体、聚合联动的全媒体宣传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各校园媒体平台要互联互通,有效联动,形成矩阵,整合发展,构建我校“一面旗帜,多种表达”的媒体工作格局。

  三是,树立“同心圆”思想,建好华农“朋友圈”

  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要树立“同心圆”思想,积极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升工程,用好思想工作、媒体、制度和环境的“半径”,建好华农“朋友圈”。

  在现代传媒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肩负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也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我们一道,努力建好、用好、管好校园媒体,让校园媒体成为“华农好故事”的传颂者、“华农好声音”的传唱者、“华农正能量”的传播者、“华农精神”的弘扬者!

  杨道兵:作为学校服务以上相关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华中农业大学社会担当精神、深刻感受到“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校训精神感染作用,同时也为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以及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的社会责任感所深深感动。

  借助学校宣传大平台以及党委宣传部积极主动的策划与协调,近两年我校科技服务宣传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介、学校科技服务模式凝练、专家教授奉献精神、科技扶贫成效等为主。先后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湖北日报、文汇报、楚天都市报以及部门官方网站等主流媒体为平台发布相关报道70余篇,仅建始定点扶贫相关报道就多达30余篇,其中不乏人民日报1/4版面、新华社通稿、湖北领导参考等有分量的新闻宣传。

  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主流媒体在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方面的巨大威力;二是新闻宣传要有“平民意识”,应把话筒对准普通群众,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专家的原则;三是新闻宣传要提前介入和准备,尤其是对一些重要工作和活动实行提前策划,随即跟进做好宣传报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如这次华中农业大学六个一及建始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会。

  刘进:媒体融合,首先要强化平台的整合。平台整合就是要立足全局、通盘考虑,统筹各方、整合资源,全媒体协同、内外部整合、多方位联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健全优化媒体平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覆盖,强化互动和协作,多平台发力、形成合力。经管学院目前拥有网站、微博、微信等三种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学院将不同平台的队伍、资源、内容打通,根据其特点和优势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借力,协同作战,分工不分家,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阵地,形成矩阵效应。不同公众号根据传播对象有明确的粉丝群,“只做第一个我,不做第二个谁”,避免新闻内容的简单重复,形成错位发展。

  媒体融合,其次要实现内容的聚合。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媒体平台的融合,更是媒体内容的有效聚合。要引导不同媒体平台共同制定宣传计划、共同进行重点选题策划,共同采写稿件,同一时间以统一口径共同发声,形成新闻舆论的同频共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要注意各个平台的不同特点,在“全媒体”的框架内,明确不同媒体的不同定位,找准不同媒体不同的报道视角:传统媒体有高度、有广度,新媒体有速度、有黏度,一次采稿,多次加工,将共享的信息加工成适合不同媒体平台的内容,从而让宣传工作既是一个整体,又具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避免内容雷同、同质化问题。

  媒体融合,再次要把握话语体系的贴合。在媒体融合时代,网络话语挑战传统宣传话语。相比于传统官方权威的单向宣传方式,亲民、草根的语言风格更能适应开放、互动、融合的媒介环境。新媒体贴近生活、及时互动的趣味宣传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彼此携手登上“友情的小船”,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学会把握受众心理,“用学生的话讲学生爱听的”,增加传递信息的“附着力”。通过媒体人独特的视角和机智的解读,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共鸣,让学生从心底升腾起一种自豪感:“厉害了我的大华农”、“厉害了我的大经管”。在微信公众号遍地开花的当下,想要让自己的平台富有生命力,必须要重视原创,内容为王,严格把控推文质量,以更加多元、新颖的视角,更加生动、鲜活的语言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解读,在学生中形成“话题”,将活动做出“口碑”,将平台做出“品牌”。

  媒体融合,最后要坚持思想引领的融合。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才培养,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坚持在多元之中占主导,在多样之中谋共识,在多变之中把方向,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引领既要大张旗鼓的融合,更要像盐一样悄无声息地溶解、渗透到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平衡好媒体的温度和深度,既要运用好新媒体的明快生动,又要结合传统媒体的深度;既能“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又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培养独立思考、有想法、有主张的青年学子,拒绝迎合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王志琦:一杆笔,一个本,一台相机。校园记者用最朴素的方式记录着最真实的发生。在互联网全媒时代,我们的坚守显得简单而珍贵——告诉大家学校里究竟发生着什么。近三年的大学时光里,除了课业,我的生活基本被校园新闻采访占据,大一时候,和一般周末放松休息的同学不一样,我和学通社小伙伴的周末,不是在校园新闻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然而,在一线采访报道的快乐大到足以抵消听录音写稿改稿中反复斟酌和不断求证的痛苦。因为透过对华农有感情的人的眼睛,我们知道,无论是过去、当下还是未来,这座百年老校,都有太多故事可以挖掘,有太多传奇可以书写,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期待,有太多的感动等待发现。学校没有新闻学院,但对于学通社给予的实践新闻理想的机会,我一直倍加珍惜并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很多记者和新闻学院的学生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并引以为豪。我不敢企及这样大的野心,但这句话始终提醒我,作为校园新闻记者,我们的报道,是正在被记录的华农历史,是未来的人们凝视今日华农的窗口。

  白岩松说:“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不是天天让人开心。而知识份子天生就应该是从“小我”中能有所逃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也因此而变得更好的一群动物。”作为校园新闻记者,当看到因为我们的报道,能让徘徊在退学边缘的同学有所警醒,奋起直追;因为我们的传播,师生关切得到回应;因为我们的关注,一些校园问题得到解决时,我总会收获一份纯粹的快乐,再小的声音,也是一份影响。我们仍在改变,在奔跑中调整呼吸,愿变得更敏锐地发现问题,推动华农变得更好。

  向中国讲述华农故事,我们在让社会更加了解华农的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怀着初心,愿尽最大的努力告诉公众最真实的发生,用实力书写华农的明天!

推荐